小稻飞虱研究的大学者,南农高瞻远瞩的建设者-校史馆-www.9844.com

www.9844.com-美高梅正规网址

口述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史研究 > 口述历史 > 正文

小稻飞虱研究的大学者,南农高瞻远瞩的建设者

作者:www.9844.com-李群 来源:美高梅正规网址- 日期:2021-02-26 点击数:

50年稻飞虱研究路,近10年南农的建设者,勾勒出程遐年教授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程遐年,1936年1 月15日生于安徽怀宁。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著名农业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任南京农学院(现为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副院长、江苏省农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开放实验室主任等职。

他致力于农业昆虫学和害虫预测预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有关稻飞虱的研究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技术改进一等奖”“江苏省第一次科学大会奖”等重量级奖项,是稻飞虱研究的集大成者,在国内外颇具影响。

在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任校领导期间,程遐年先生组织开办了新的专业和学院,引进人才,扩大招生规模,将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由原来的6个系发展到14个学院,让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的发展跟上了时代。

少年求学路坎坷,喜入南农梦终圆

程遐年的童年时代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时期度过的,那时候小学开办极不稳定,经常停了又办,办了又停,程遐年家是经济条件也不算好。但幸运地是,程遐年的家乡——怀宁,作为曾经的安徽省的首府,文化发达,学风浓厚。得益于这样文化,程遐年的父亲、舅父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并且也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

从5岁到8岁,程遐年都跟着一个当农村私塾的舅父念书,在8岁之后便在家附近的小学就读。凭借着另一个在中学当老师的舅父的资助和父亲在木料行打工赚的一点工资,程遐年在离家十里远的文清中学上了初中。但在1949年解放期间,学校不稳定,人心动荡;父亲打工的木料行倒闭,家里的经济难以再承担学费,加之国民党执政后期法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程遐年初一下学期便失学了。

从1949到1951年底,程遐年都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上务农。有时候为了赚钱补贴家用,他便跟着大人们去桐城打工,去帮缺乏劳动力的人家挑稻子、栽秧、割稻子。 

直到1952年初,程遐年接到了姨妈的一封信:怀宁农校开始招插班生了,并且不要学费和伙食费,还颁发助学金!程遐年一看有如此好的学习机会,毅然决定去求学。

于是在1952年的一个冬天的清晨,天蒙蒙亮,街道上散落着过年燃放的烟花爆竹碎片,山头盖白雪,树梢凝白霜,穷冬烈风间,程遐年负箧步行五十里,天黑时终于走到了学校。在学校里,程遐年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脚踏实地,勤奋刻苦,三更灯火五更鸡,力学如力耕,不弃功于光阴。

1953年程遐年进入皖北的凤阳农校(今安徽科技大学的前身)上中专。1956年恰逢南京农学院扩招,中专成绩优异的程遐年,接到了大红纸印的金善宝院长的祝贺信:恭喜你录取了南京农学院。

程遐年认为植保专业相较于农学专业性更强,“有一门技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于是在录取进南京农学院后,他几经周折终于转入了自己心有所往的植物保护专业,选择了专业学术研究的道路。此后,这个充满干劲,勤勉实干的年轻人就开始了长达一生的研究之路。

 

摄于1952年,图为程遐年教授(左二)在凤阳农校就读期间与同学的合影

 

学成古今双师启,壮年展才研飞虱

1960年,程遐年由于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政治表现留校任教。从毕业留校开始,邹钟琳教授作为教研组主任和昆虫生态学的开创者,给予了程遐年很好的学术指导。而作为张孝義教授的助教,程遐年跟着张孝義教授搞科研,去溧水蹲点采样、去徐州沛县研究旱地害虫、去洪泽湖实地考察在张老师的培养指点下,程遐年积累了比较好的农村实践经验,把学校所学的课本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了起来,打下了很好的科研基础。程遐年也跟着张孝義学习做地老虎的研究,后来慢慢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主攻发展更快的稻飞虱的迁飞的研究。

1976年前后,气候条件导致了稻飞虱虫害的爆发,苏南地区损失惨重,灾情触目惊心。所谓“民以食为天”,那时候粮食供给极度紧张,病虫害发生容易引起百姓温饱问题。

于是程遐年等人立刻成立课题组,开始做重点研究。由于研究过大生态,有动物生态理论的基础,在研究中程遐年的团队通过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发现了稻飞虱从南到北的迁徙规律。

在1976年过年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地震山摇,雪虐风饕,程遐年和陈若篪老师克服艰难的条件,自海南岛一路向北,用雷达观察稻飞虱的迁徙规律,实践出真知,程遐年及其团队对稻飞虱的迁飞理论认识不断深入,实地考察结束后很快做了推论,写了文章。

当时稻飞虱对于国家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涉及到几亿亩稻田的产量问题。程遐年当时是国际上首个对此深入研究的科研队伍。后来程遐年主持了“我国褐飞虱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家性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在国内外影响都非常广。

在1978年南京的科技大会上,江苏省以革命委员会的名义授予了“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科学大会奖;1981年荣获农业部“农业技术改进一等奖”;1986年程遐年前往人民大会堂领第一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稻飞虱迁飞作为世界上一大难题,程遐年的研究发现对全球特别是东南亚各国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3月拍摄,图为程遐年教授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 

 

肩负使命任院长,高瞻远瞩建南农

198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的程遐年,接到时任南京农学院党委书记费旭的一封信,信中说“学校推荐你为南京农学院副院长”。时年48岁的程遐年是校级骨干中较为年轻的一个,次年回国后接任了学校副院长一职。当时学校规模有限,领导班子只有五人,程遐年分管科研、开发、生产和教学四个方面。

80年代初南京农学院是农业部管理管辖,国家经济条件紧张,科研等资金缺乏,学校购买实验室的高价仪器还要向世界银行贷款。但在仅有的条件下,程遐年说“兄弟学校都在发展,我们也不能落后”,他下决心要多方面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校外基地逐步建立,南农学生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展现青春风采,地方的农业事业也可以得到发展;产学研结合带动科研点生产发展,在江苏连云港、江西小华山进行土壤改良,在南通、盐城的滩涂上种庄稼。

程遐年具有国际视野,十分注重国际教育。因为在1982年至 1984 年期间,程遐年漂洋过海远赴英国,在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及洛桑试验站进修过,与许多知名学者建立了良好友谊,通过自己的人脉,程遐年搭建了帝国理工学院和洛桑实验站与南农的合作关系,作为兄弟单位互派学者交流。在程遐年担任副院长期间,学校每年还派出100多名研究生到国际知名高校如康奈尔大学等进行深造学习。南农的发展在这一来一往之间,慢慢与国际接轨了。

程遐年在任校领导的8年期间,扩展学院,引进人才,南京农学院由原来的6个系慢慢发展到14个学院,南农的学科体系逐渐完善。食品系由农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以及微生物三个教研组合并发展起来;结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农经系扩展了银行、国际金融方面的专业, 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那时候大批银行职员都是南农培养出来的,很多银行的行长也都是南农的农经系毕业的;接着土管学院(现公共管理学院)也办立起来了,在当时南农是全国第二所办立土地管理学专业的高校;园艺系、计算机系、图书馆情报学、外语学院、人文学院……也逐步发展起来。

在那8年期间,程遐年既做着行政工作,也承担着科研任务,为南农的发展呕心沥血,由于过度劳累,胃出血3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但他却表示:“我们在任的时候,学校建设没有落后,我们也没有错失良机,学校发展到今天,我工作的无怨无悔。”

 

 

 摄于1990年,图为程遐年教授与时任校长刘大钧(后排左二)、书记费旭(后排左三)等人的合影

 

老骥伏枥志未休,奖掖后学为人梯 

2000年,程遐年退休,但他仍然心系学校,特别关怀爱护青年,关注年轻教师的发展,注重扶持奖掖后学,甘为人梯,诲人不倦。

受农学院的万建民院士邀请,程遐年退休之后,仍去往实验室从抗虫育种的新角度做稻飞虱的研究,帮助万教授发展抗虫育种学科,细致地指导学生做实验。程遐年还参与了万建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项目,该项目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虽然报奖的名单上有程老,但他淡泊名利,说自己已经70多岁了,要奖项的用处不太大了,于是便将奖项让给了年轻老师。直到现在,程老也很关心学生,只要学生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尽可能的帮助他们。

程老已入耄耋之年,但精神仍然健旺。有时候,在南农飘满梧桐叶的中央大道上,或者临近西门的老牌坊附近,会有一个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人,拿着计步器,慢慢悠悠地跑着步,慈祥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南农学子,那是程老的身影。

谈到对南农学子的期望和忠告,程老表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始终紧紧相连,作为当代青年,南农的学子应该学以致用,将个人规划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虽然现在就业、住房上仍然有很多麻烦事,但中国国泰民安,这为当代的学子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因此遇到困难不要埋怨,不要悲伤,只要踏实肯干,不断奋斗,一切都会有的!

 

地址:中国南京卫岗1号    邮编:210095

E-mail:xiaoshiguan@lucky-special.com

Copyright   © 2014 美高梅正规网址(www.9844.com)校史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55736号-3

浏览人数: